上海深入探索和实践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,努力打造深化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和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两张网,适应与满足现在及未来超特大国际化城市环境生态的治理和发展,统筹推进经济、社会、城市系统治理,提供政府和民众双向应用需求的贴近、贴心服务,政府与市民共享、共建、共治智慧型公众网络,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凸显成效,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两张网的引擎,是应用,是上海超特大国际化城市系统治理的特色应用需求和服务。
市民坐在家里、走在街上、进到店里,遇到什么问题、有了什么困难、产生什么想法,可以上“一网通办”查询、问询、咨询,可以向“一网统管”请求帮助、援助、互助。手机也好,电脑也好,机器人也好,轻轻地一键就解决,方便、快捷、精准。
应用需求引导服务,服务将随着未来环境生态的进化演变,随着未来网络创新架构中,各种更加人性化、智慧化、精细化的终端、机器人、传感器、路由器的涌现,深入千家万户,深入大街小巷,深入上海的每一个生活、生产、生命的角落。
应用就是市场,就是价值,包括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、潜在价值和未来价值。价值是需求、服务质和量的度量衡,是政府和市民双向选择的天平。抓紧了应用,就掌握了市场,就抓住了创造价值的主动权和主导权。
两张网的核心,是数据,是上海超特大国际化城市所有个人、集体、单位、社区产生的生命、生活、生产数据,是上海市民和政府在经济社会运行发展中的特色数据,是上海与全国、与世界互连互通的元数据和数据源。
网络是数据产生、形成、采集、储存、交流、应用的载体,数据是网络生命和生存价值的体现。数据涉及主权、产权、控制权、管理权、处置权、传播权、交换权、使用权、隐私权等一系列权属和权益,安全性极为重要。应着力防控数据被盗用、滥用、垃圾化、碎片化、非法流通、蓄意变造编造伪造等安全问题。
数据是引导网络应用和网络科技进步未来趋向的重要依据和基础,是创新未来网络的方向标和基本盘。对应用全面、深入、精准、细化的态势感知,对未来网络创新至关重要。
上海市委市政府首先从大数据中心的建设、集成、维护、完善、保护入手发力,抓在了点子上,抓住了核心的驱动力、支撑力、聚集力。
两张网的根本,是创新,是未来网络融合发展理念的创新,是嵌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“新基建”元素的创新,是实事求是、务实求真地从既有网络迈向未来网络的应用创新。
融合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共识之一。融点在于更高起点、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的应用需求。上海的“两张网”是对融合网络的积极探索。未来网络构成的全新内涵、外延及其发展节奏,必将引起远比今天深刻、深远、广泛、前瞻的应用需求,必将影响和促进融合网络新技术、新功能的阶段性涌现。没有做不到,只有想不到。
上海历来重视未来网络的科学探索。全国最早的未来网络科研团队,上世纪九十年代组建于上海,迄今仍在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。未来网络没有可借鉴、可遵循、可演变的现成模式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/IEC支持美国因特网专家提出的“空杯设计”(Clean Slate Design)理念,明确“它应该超越当前的网络包括互联网(Internet)的局限性提供未来的能力和服务。”“空杯设计”具有“不破不立”和“不破先立”的创新含义。
互联网(Internet)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复杂巨系统,关联多源多维的产业生态圈和生态链,涉及各国的国家主权、国家安全以及商业竞争秘密和个人隐私,等等。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,电子从不会动的电脑、手机,向会动的电子+精密执行机械方向转移,已经成为发展方向。工业自动化-互联网(Internet)展现的社会生产生活中,网接网控智能机械已经大量涌现。难以设想,一夜之间出现或完成网络切换、技术和应用的扬弃。
人类的知识、智慧、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,总是在“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”和“否定之否定”中不断提高与升华。上海“两张网”的应用,务实地为人民服务,坚持了初心,体现了理念,实践出真知,进一步展示了上海率先趋向未来网络的决心和信心。
未来网络需要大批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的接力奋进。人才是第一个可宝贵的,包括复合型创新战略人才,各种科学技术创新、机制体制创新、知识创新、治理创新等等创新人才。人才创新,创新人才,不谋私利、同心同德地团结进取,才有可能在未来网络空间创新中创造辉煌的未来。
人民至上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立党初心和执政理念。100年来,中国共产党一次又一次凝聚成千上万的革命和建设人才前赴后继,长江后浪推前浪,取得了今天新时代奔小康的巨大成就。
实践证明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不拘一格降人才,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。
作者简介:
伍爱群,上海市政协委员,市知联会副会长,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,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教授、博导。
牟承晋,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信息中心软件测评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。